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我院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努力增强心理教育的实效性,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维持学院安全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设为中、高职必修课程。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通过组织专题班会、专题讲座、公开课形式,上好《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树立现代健康新观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做好家校联合育人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前,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假期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做到心理异常状况早排查、早发现、早干预。班主任通过深入开展家访活动、动员家长参与学院专题讲座、积极向家长推送《润心大讲堂》和《周五家长汇》平台资源等,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共同开展好育人育心工作。
(三)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定期排查、日常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并反馈系部及班主任。班主任和心理委员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定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学生的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各系应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并及时上报学生处(心理咨询室),将其纳入系部重点关注对象库,根据其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并加强对患精神疾病学生康复及康复后的关注跟踪。
(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拓展活动途径、创新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依托“3·25”“5·25”和“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电影赏析、召开主题班会、校园心理剧、知识竞赛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广播、网络、宣传橱窗、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学生推广和普及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人际关系、恋爱交友、人格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五)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各系要调动本系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开展符合本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成立心理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拓展与朋辈互助活动,调动广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体学生中培养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
(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热线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心理咨询室每年组织对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人员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培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解析心理异常现象,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对学生心理危机、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传授和增强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师生能有效消除心理困惑。
(八)不断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对有较严重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导学生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就诊;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由其所在系及时通知法定监护人到校处理,协助监护人做好监控工作,并及时将学生按有关规定转介给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