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同学:
暑期各地发生多起安全事件,临近开学返校,为切实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整理了相关案例及警示要点,希望能提醒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安返校。
一、防范欺凌:学会保护,拒绝沉默
案例:7月9日,重庆忠县警方通报一起未成年人欺凌事件,一名15岁男孩曾遭5名同龄人殴打,近期又持续受到对方滋扰,目前警方已多次介入调查处理。
作为学生,应做到:近期尽量避免前往治安复杂的场所,不参与可能引发冲突的聚会,面对他人的“危险邀约”要果断拒绝,从源头规避风险。
若不幸遭遇欺凌或暴力,要保持冷静,优先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切勿因害怕而选择隐忍,应第一时间向警方(110)、学校或家人求助,绝不让施暴者有机可乘。
二、饮食健康:别让“放纵”伤了身体
案例:7月1日,媒体报道一名17岁少年因长期食用高油、高亚硝酸盐的外卖食品,被确诊为胃癌且癌细胞已发生转移,医生分析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患病的重要诱因。
这提醒我们:减少高油、高糖、高添加剂的外卖和零食摄入,切勿将零食当作主食,保持规律的进餐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后或大量出汗时,不要急于饮用冰饮,以免刺激肠胃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三、警惕拐骗:擦亮眼睛,守住底线
案例:6月28日,白云机场一名学生被所谓“朋友”安排独自出境前往泰国,执勤民警察觉异常后立即联系其家长,最终将学生安全接回。7月9日,陕西汉中一名19岁青年独自前往昆明后,手机定位显示在中缅边境区域失联,疑似被诱骗至境外。
对学生群体来说,警钟要长鸣:临近开学,各类骗局陷阱高发,不轻信网络上“高薪兼职”“免费出国游”等诱惑性信息,对陌生网友的邀约要坚决拒绝,避免私下单独见面,前往陌生城市前,务必将详细行程告知家人,保持通讯畅通,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家人或报警求助。
四、严防溺水:别让水域成“险境”
案例:7月3日,青岛栈桥附近海域一名孩童不慎落水,其母亲施救时也陷入危险境地,所幸得到热心路人及时救助才脱离险境。进入暑假以来,全国多地已接连发生未成年人溺水事件,溺水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对我们而言,需牢记:近期坚决杜绝前往野外河流、湖泊、水库等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戏水,游泳应选择配备专业救生人员和安全设施的正规游泳馆,且最好结伴而行,相互照应。
在海边、河边等水域周边活动时,要远离陡坡、湿滑等危险区域,时刻警惕突发涨水、暗流等意外情况,与危险水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五、防暑降温:科学出行,别硬扛
案例:7月4日傍晚,江苏灌南县一名男孩在体育场运动时突发中暑晕倒,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模糊等症状,经民警紧急救助后逐渐恢复清醒。
近期高温天气频发,建议:减少正午至午后时段的户外活动,运动过程中注意及时补水、做好防晒措施,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就医。
六、防洪防涝:警惕灾害,敬畏自然
案例:2025年8月16日晚10点左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导致在此野外露营的13人失联。这13人来自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同一家医院的5个家庭,系自发组织的周末山野露营活动。
事发前,巴彦淖尔市已发布强对流蓝色预警和山洪灾害黄色预警,明确提醒公众防范短时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等次生灾害。当地河长、牧民及政府工作人员也曾多次劝离附近露营者,但部分露营者未听从劝告,坚持留在原地。
这起悲剧深刻警示我们:外出游玩务必增强安全意识,提前通过官方渠道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坚决远离河道、山谷等易发生山洪的危险区域;在陌生环境中,要重视当地人员的安全提醒,“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切勿心存侥幸。
安全无小事,责任记心间。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